滿月及新月的大海所孕育而生,伊江島爺爺做的鹽「伊江島Mi-guru海鹽」
- 品味
- 1
- Clip
post : 2020.10.21 08:00
料理不可欠缺的「鹽」;10多年前還不被特別重視的這個調味料,如今已成爲沖繩代表的品項之一。粗糙顆粒、細緻粉狀、鹹味重或淡、與其他食材混合而成色彩鮮艷的鹽等種類非常豐富,位於那霸國際通上的鹽專門店,有許多觀光客一邊品嚐,一邊尋找自己喜愛的鹽,可說是非常熱鬧。
從那霸往北開車2小時至本部港,然後再搭乘渡輪30分鐘距離的離島・伊江島,也有來自島上的大海所孕育而生的鹽。製鹽者是古堅幸一先生,見到之後這曬得黝黑的皮膚上的皺紋、說著正統的方言,讓人實際感受到「啊、已經來到離島了呢」的這位爺爺開始製鹽是在大約20年前。
會將當時是漁夫的幸一先生的心,推向製鹽這條路的是因爲在酒館時,前輩說了一句無心的話。
「從來沒有看過白色的鹽」。
20年前的鹽果真不是白色的嗎? 雖然不確定其真假,但根據幸一先生說的,儘管伊江島在戰後不久就開始製鹽,但好像與現在所販售的狀態有點不一樣,混著細小的灰塵或廢物等。
聽到這句話的幸一先生為了學習鹽巴的製作方式,而前往沖繩本島拜訪熟人,親眼記住了製鹽的方法及過程,並回到島上從製作鍋爐開始。
鹽鍋是幸一先生一手製作出來的;「硬是將其分為二段式結構,有著讓鹽凝固的1號鍋(下方)以及用1號鍋的餘熱,讓海水加熱的2號鍋(上方),比起直接煮開抽取來的海水,用2號鍋加熱一次,鹽分濃度就會提高,可以製作出更多的鹽呢」。
用2號鍋加熱後的海水,會流到1號鍋,然後煮4個小時左右,當被稱爲螃蟹洞穴的氣泡噗滋地冒出來後,就將火用小,然後繼續煮26小時,聽說根據鹽的變化來調整火候的時間是最費心的,這段時間不會回家,而是睡在鹽工廠。


Information